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韩嫣然盈胜优配
当孩子们在人才公园的星光桥下仰望科学家雕像,在笔架山下的草场中奔跑嬉戏,在红树林海滨观察黑脸琵鹭——这些快乐瞬间已超越普通游乐,成为深圳这座城市赠予孩子们童年珍贵的“成长礼物”。
儿童友好公园不全然等同于“儿童的公园”,而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融入儿童视角的设计理念,是一场以“尊重”为核心的空间革新。
2022年,深圳大力推进儿童友好公园建设。截至2024年年底,共打造54个市级儿童友好公园和5个专类儿童公园。
近日盈胜优配,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走访了深圳人才公园、笔架山体育公园和红树林海滨生态公园,它们各具特色,展现了深圳如何将“儿童友好”理念深植城市肌理,以“平等参与”重新定义城市空间中的儿童成长体验。
定制升级版“童”乐园
走进深圳人才公园,数字化、科技化氛围扑面而来。“孩子们挥挥手、跳一跳,设备搭载的智能摄像头就能精准捕捉他们的身体动作,进而控制屏幕上的飞机前进、转向。”公园工作人员介绍。
为响应全民健身号召,近年来深圳各公园落地建设室外智能全民健身设施。在科技提升公共服务的当下,如何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这场全民健身运动中来,深圳人才公园给出了答案。
在人才公园内,除了适合低龄儿童参与的体感游戏区盈胜优配,还设置了适合青少年的智能自行车。此外,科技的魅力还延伸到了公园内丰富的科普活动中。在公园里,孩子们甚至可以与人形机器人“同框竞跑”,与尖端科技亲密接触。
公园是成人的,更是孩子们的。“每逢节假日,我们公园的儿童区就热闹非凡,全是小朋友。”笔架山公园工作人员王思琦对记者说。
笔架山体育公园坐落于福田区,2023年正式开放。园内配备了足球场、篮球场等多种运动场地,这里能成为孩子们的欢乐天地,并非单纯依靠场地数量的增加,而是真正从孩子的特点出发进行设计,精准抓住了孩子们的心。
“小孩子嘛,就喜欢不走寻常路,热衷于飞檐走壁、另辟蹊径。”工作人员介绍。基于这一特点,公园精心设计了上扬的滑道、可供来回跳跃的踏板等设施。考虑到孩子们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,游戏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,公园特意打造了大型沙池,让孩子们可以尽情地爬行撒欢儿,还设置了防晒防雨的“候亲室”,为因贪玩迷路的小朋友提供临时庇护。
只有读懂孩子,从儿童特点出发,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,才能打造出真正的儿童友好型公园,让孩子们在属于他们的天地里自由探索、快乐成长。
打造深度参与的“自然课堂”
深圳作为滨海城市,凭借绵长的海岸线与丰富的湿地资源,孕育出众多自然公园。若问孩子们最爱哪个,红树林海滨生态公园必定榜上有名。它是如何从众多自然公园中脱颖而出的呢?
刚踏入公园,门口“跷着”短腿在长椅上看书的卡通版黑脸琵鹭,瞬间拉近了公园与孩子们的距离。科普馆更是别具匠心,馆内设施皆可触摸、互动。比如,馆内设有模拟红树林下土层的展柜,拉开抽屉,各土层的模拟生物便呈现在眼前,极大地满足了孩子们的探索欲。馆内还采用“开了外挂的根”“宴会厅里的大聚餐”等趣味表达,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相关知识。
除了常设展馆,公园还创新推出各类活动。每年世界水獭日,园区会举办水獭节,集集市、游园会、观赏于一体。在水獭节市集上,小朋友和家长化身水獭“侦探”,在游戏中学习知识;“有梗有料”的水獭讲堂,让更多人认识并爱上水獭。
在红树林海滨生态公园,孩子们不仅能“看”,还能深度参与。公园有一支稳定的运营团队和志愿者队伍,其中不乏小志愿者。“我们招募的所有志愿者都要接受培训,考核达标才能入馆讲解。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,孩子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红树林,更带动了家人关注自然保护。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每年冬天10月至次年3月,公园还会定点开展公益观鸟活动,家庭参与成为常态。在这里,孩子们在尊重、敬畏自然的前提下了解自然、亲近自然,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
把课堂搬进大自然,红树林海滨生态公园以童趣的表达盈胜优配,为孩子们创造了一片童心森林,也为城市增添了一份可爱。
辉煌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