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治日报记者 刘欢星星配资
法治日报通讯员 杨璇 贺玉琼
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那一刻,当事人小万(化名)心里一万个不服。
不服咋办?申请行政复议。
在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综治中心组织下,当事双方达成行政和解,并给调解书上了道“保险”:现场进行司法确认。
这起行政争议的高效化解,是洪山区综治中心“行政复议+司法确认”工作室作用的集中体现。
《法治日报》记者从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了解到,近年来,武汉两级法院紧扣党委、政府部署,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“十项重点任务”为抓手,将支持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“重中之重”。
一幅“非诉挺前、司法保障、多元共治”的法治“枫景”图,正在江城徐徐展开。
高标准入驻
“再这样下去,整栋楼都要被吵疯了!”
武昌区综治中心驻点法官殷翩翩看着手里的案卷,眉头皱了起来。
这是一起邻里纠纷。
楼上孩子好动,跑跳声不断,楼下竟买来“震楼器”报复,整栋楼居民都被低频噪声干扰,物业公司、派出所先后多次介入调解,均未奏效。
殷翩翩迅速厘清工作思路,查事实、讲法律、定方案。
一套“组合拳”下来,楼上铺设隔音垫加强孩子行为管理星星配资,楼下拆除震楼设备,楼栋归于宁静。
在武汉法院,像殷翩翩这样的解纷能手还有很多。
在汉阳区“知音·法官工作室”,1名法官、1名书记员和6名特邀调解员组成专业团队,在综治中心搭建起司法调解、人民调解、行政调解的“立交桥”,妥善化解矛盾。
在武昌区“和·家事调解工作室”,法官化身“家庭关系修复师”,针对家事矛盾情感纠葛复杂的特点,既讲法理又讲情理,温情化解纠纷。
在江岸区“知识产权调解工作室”,法官们用专业素养为科创企业排忧解难,助力“知产”变“资产”。
据了解,武汉法院全面入驻辖区综治中心,去年成功调解纠纷10912件。
资深法官常驻、辅助人员轮值、法院特邀调解员加入……今年,武汉法院进一步升级服务举措,推动综治中心加速升级,蝶变为群众家门口的“解纷终点站”。
全方位指导
“你们看,法律规定得很清楚,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与农民工的约定按时足额支付工资。”
在武汉市青山区综治中心,19名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系列纠纷案正在调解,调解员胡江林逐条讲解法律规定。
胡江林是青山区调解学院的“毕业生”。
2024年4月,青山区委政法委联合区法院、司法局、区委党校,打造全市首家调解学院——青山区调解学院。
青山区人民法院发挥专业优势,定期选派资深法官到学院手把手教学,将专业法律知识变成调解“妙计良方”。
见双方达成调解意向,在现场指导的青山区法院法官龚雨红见缝插针,介绍起司法确认的效力,最终使双方吃下“定心丸”,签订调解协议。
不止“面对面”。在武汉,专业指导正突破时空限制,通过“云端”直达解纷一线。
东西湖区人民法院联合区大数据局打造多部门数据共享平台,推出“法院+综治”在线联调机制。法官通过平台实时提供法律指导,让司法服务“同步抵达”调解现场。
硚口区人民法院将“共享法庭”引进辖区综治中心,通过共享法庭,延伸司法服务触角,让专业审判资源精准对接群众解纷需求。
黄陂区人民法院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“进乡村、进社区、进网格”工程,为“区、街(镇)、社区(村)”三级综治中心受理的案件提供“订单式”法律服务。
据统计,2024年,武汉两级法院累计指导综治中心内的调解组织成功化解纠纷10846件。
多部门协同
“‘武汉速度’太快了!这笔尾款,对方已经拖欠两年多了,没想到在江岸区综治中心涉企纠纷调解室一天就解决了。”这是某设备公司负责人在返程途中给法官发来的短信。
纠纷“一日解”的关键,是武汉两级法院与综治中心搭建的全链条衔接机制。
前端建强“非诉挺前”阵地,在综治中心科学设置诉讼服务功能区,促推中心形成“前端化解、非诉挺前、分层过滤、多元一体”的解纷格局。
汉阳、江汉等区法院以“解纷导航图”清晰介绍调解、仲裁、诉讼等多元路径,引导当事人自主选择最合适的解纷方式;江岸、洪山等区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“非诉解纷引导区”,将适合调解的案件精准导流至综治中心。
中端畅通“双向流通”渠道,在综治中心设立司法确认快速通道,对调解成功的案件在24小时内完成司法确认,对调解不成的案件则通过“绿色立案通道”无缝衔接速裁或诉讼。
蔡甸、经开、新洲等区法院同步推出便民举措,在综治中心为群众提供要素式、可勾选的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。
末端融入“社会治理”大局,依托综治中心平台优势,对辖区频发纠纷进行风险研判,制发高质量司法建议。
近两年,武汉两级法院197份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成为基层治理的“法治体检报告”,推动建立多部门协同防控体系。
“武汉法院将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星星配资,全力助推辖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。我们期待综治中心早日成为‘解纷版市民之家’,让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能在法治化路线图上得到回应、找到答案。”武汉中院院长刘太平说。
辉煌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